必须夸夸!从文正走出去的女同学,“红”了!

发布者:何玥发布时间:2019-03-08浏览次数:3650

近日,上海传来喜讯!

我院2003级新闻专业校友刘珏,荣获“2017-2018年度上海市三八红旗手”荣誉称号。

整个浦东新区,仅有40位女性获此殊荣。

她,“红”了!

 

 

  

工作上的“女强人”,也有“静”的一面。

她自幼爱好绘画、书法,并一直坚持到现在。

她的书法作品在去年入选浦东新区区级机关作品展,并广受好评。

  

刘钰在习作中

 


刘珏在校期间,是一个“活跃分子”。

她曾任院分团委宣传部副部长、《大学生报》主编。

特别是作为《大学生报》的记者,她始终关注学院方方面面的工作,

并通过新闻报道为大家带来最新鲜的资讯和最深入的分析。

  

刘钰在校期间的报刊 

虽然已经毕业12年,但是她对母校仍然是心心念念。

为了2017520日的毕业十周年返校,她写了一篇饱含深情的文章刊发在返校特刊上。

在文章中,她寄语学弟学妹“不抱怨的世界也许会更有趣”。

  

  

她是浦东二次创业时期的青年干部榜样,

她用自己不懈努力、持续奋斗的事迹说明:

勤劳、善思、担当,小女子也可有大能量;

自律、坚守、实干,小岗位也可有大作为。

  

附文:刘钰 《不抱怨世界 也许会更有趣》

不抱怨世界 也许会更有趣  

毕业十年,不过一眨眼的功夫。

刚进大学,是2003年。那时候,夏天夜晚躺在9号楼宿舍的床上,还能听到稻田里的阵阵蛙鸣;操场边上的污水处理厂,还在不分昼夜的发出臭味;物业楼远远没有今天这样规模庞大,可到了晚上,那便是我们最为集中的休闲之处,走两步在奶茶店角落遇见的,都是熟悉的同学;从生活区往教学区的天桥上,总是挤满了人;考试前的一个月,102、103两个通宵教室,下课就得去占好座位,虽然经常雄心壮志准备通宵看书,不到11点就趴在桌上睡着了。那时候,学校的树还很矮,吴中区的商业业态尚未形成,门口越湖路上的几家餐厅还在……

十四年过去,母校的变化已经翻天覆地,回望大学的四年,以及工作的十年,存留我们心中的,是一份不抱怨的世界。不抱怨我的学校,不抱怨我的专业,也不抱怨我的运气,或许会显得更有趣。

不抱怨我的学校,上帝喜欢主动的人。

大家都希望自己能够进最好的大学,但教育资源总是有限的,因此不可能所有的人都能进入最好的大学。但是,如果进了不是最好的大学,是否还有机会呢,我觉得不仅有,而且机会并不比最一流的大学小很多。主要看自己如何度过四年大学时光。

我记得读书时候,我们班有一类同学,特别善于主动学习,从来不抱怨学校。他们知道教育的目的远远不是上课和考试,而是围绕未来的生活展开。因此在选择学习什么,不学习什么的时候,主动性非常高。根据未来生活这个目标,他们尽可能宽泛的学习,培养技能,而不是被动接受学校的安排。

这类同学,在毕业十年后,逐渐显示出超越一般同学的后劲和优势。如果对号入座的话,周围有很多这样的例子。比如,我们班的龚超,在学习英语的主动性上,不仅超越了我们新闻系同学,而且超越了英语系同学。一次性通过四六级以后,不仅去学习工商等专业英语,而且在大学期间考完了中高级口译。硕士毕业后,在新东方任教几年,就辞职创办了自己的英语培训机构。

印象中,我就从来没有听过龚超抱怨学校,抱怨资源的不足,抱怨选择的余地不大。而另一些同学,因为学习的不主动,四年下来,变成了一个按要求上课、考试、毕业这样一个被动的人;工作以后,也差不多是一个按照领导要求工作、按照父母要求结婚、按照伴侣要求教育孩子这样一个被动的人。

不抱怨我的专业,能力培养属于自己。

当初选择专业的时候,我们大多都有一定的盲目性,毕业后所从事的工作,也很少有对口的。以前,我们狭隘的理解,大学里学什么,以后工作最好就该做什么。实际上,我们大学时候虽然分科学习,但是跨专业、跨学科、跨领域的学习,似乎是我们这一代人的宿命,大学的专业学习,更多的是在培养能力。

以我的专业新闻学为例,这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新闻采访与写作的业务能力,是做好理论研究的基础。我大学本科读了四年新闻学,四个寒暑假以及大四一整年时间在7个不同的报社、电视台、杂志社实习,我和我的同学曾经坚定地认为,我会成为一名优秀的记者。然而,最后阴差阳错,我竟然当了一名公务员。

我曾经也固执的认为,我放弃的不仅是那一叠厚厚的印有“本报实习生***”的新闻纸,还有四年的专业积累和兴趣所在。

然而,谁知道呢,我的专业不仅没有成为在机关工作的累赘,反而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能力。当初实习时候不存任何杂念,认认真真写好眼前的每一篇新闻稿,让我获得的,不仅是新闻采访与写作的能力,本质上是“信息搜集、形成洞察、流畅表达”的过程,这种能力在任何时候、任何岗位都不会过时。

我想,当初我们五个同学一起办好《大学生报》的经历、一起坚持报纸内容90%以上原创的初心、一起共同完成这份小事业的坚定,一定让我们五个都收获了这样的能力,其中一位同学出国留学回来创业,在悉尼、柳州、苏州分别开办了三家广告公司;另一位同学,在上海的外贸公司工作几年,就在自贸区创办了自己的精酿啤酒公司。这五个同学,她们之中,除了我以外,还有张卓、雍颖、吴仔倩、张琳。

不抱怨我的运气,更容易做成事。

生活中经常遇到这样的人,成功了觉得是自己努力的结果,失败了是运气不好,因此他们经常抱怨社会,抱怨命运的不公。每逢股市暴涨时,大家都是股神;股市暴跌时,大家都认为是市场错了,只不过运气不好而已。

大四毕业找工作,我原本已被一家地市级党报录取,已经通过了政审、体检等程序性节点,最后竟然被退回待业。那时候,我曾经深深的抱怨过运气,在家哭了三天,王淼老师打电话给我,上海有一个为期1个月的大型活动,需要人手,问我是否愿意过去帮忙,边实习边找工作。宅在家里以泪洗面抱怨社会不公并不能解决问题,我欣然接受了。

谁料想,活动结束后,我们领导说,小姑娘稿子写得不错,留在我们这里工作吧。就这样,我从机关里最底层的聘用人员做起,考事业、读硕士、考公务员,然后获得了一份相对稳定的工作。后来,顺理成章在上海成家,有了两个可爱的女儿和一个幸福的家庭。

我想,人总是有运气好的时候和不好的时候。在运气不好的时候,最需要的不是盲目的努力,而是更多的耐心,让时间成为我们的朋友。任何经历,善于利用都是财富,不善于利用,都是浪费时间。谁会想到,当初的实习经历,没有敲开这份工作的门,却打开了下一份工作的窗。

如果我们能够反过来想,在成功时感谢帮助过自己的人,感谢社会的公平和命运的安排;在运气不好的时候,认同自己原本就差不多是这样,或许更容易等到时来运转的时候。

我们接触到的真正成功者中,绝大部分人都会认同自己不过是运气好而已,而不是过分强调自己的能力和努力。有了对运气的认同,人就会少一些怨气,就能更平和的做事,也就更容易做好事。

马云在今年湖畔大学开学典礼上说,很多人都在抱怨这个世界,这就是为什么这些人永远止步不前。我们必须考虑,如何解决问题。世界变化如此之快,我们无法阻止。这是最好的时光,还是最糟糕的时候,都取决于你的态度。

希望我们的世界,都是不抱怨的世界。

 

  

内容来源:【苏州大学文正学院】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