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近日,苏州市人民政府研究室《调研通报》2023年第19期刊登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苏州城市学院文正智库特邀研究员欧阳耀福的文章《近看苏州制造业现代化的短板和三点建议》,获省委常委、苏州市委书记曹路宝肯定性批示。
该文章基于前期在苏州高新区、张家港、吴江、昆山等地企业和产业园的走访调研,表示苏州在推动制造业现代化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但也面临缺少龙头性企业和链主企业、外资依赖严重、创新投入与创新资源集聚不够等问题,并在与深圳等城市比较基础上提出三点建议。现将全文转载如下,以飨读者。
近看苏州制造业现代化的短板和三点建议
欧阳耀福
前不久,笔者与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6名同事以及苏州城市学院16名老师组成联合调研组,先后赴苏州高新区、张家港、吴江、昆山等地企业和产业园就制造业发展进行了一周的走访调研和集中研讨。调研组认为,苏州在推动制造业现代化方面取得显著成就,探索出一些典型性经验,但也面临缺少龙头性企业和链主企业、外资依赖严重、创新投入与创新资源集聚不够等问题,并在与深圳等城市比较基础上提出三点建议。
一、苏州制造业发展成就与个案经验
产业发展规律遵循农业化到工业化、再到现代化的过程。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苏州已经很好地推动了农业化到工业化的转型。一是占比高。苏州规上工业总产值中,制造业贡献了98%的产值,高于上海、深圳 95%、96%的贡献率。二是门类全。根据国家统计局分类标准,制造业包含31 个行业大类、178个行业种类、609个行业小类,苏州分别涵盖31、161、483 个,覆盖率分别为 100%、90.4%、79.3%,是国内制造业体系规模最大、门类最全、配套最完善的城市之一,特别能够体现中国制造业的特征。三是结构优。苏州制造业产值前五位分别为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汽车制造业,占比分别为29.6%、8.9%、8%、7.1%、5.7%。相对来说,深圳制造业结构单一,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就贡献了61.4%的产值。四是转型快。在工业化基本完成的基础上,苏州积极推动工业化到现代化转型,打造创新型城市,推动制造业向“质造”“智能化”“数字化”转型。全市完成“智改数转”项目超2万个,拥有国家工业互联网双跨平台14 家、国家级智能制造业示范工厂4家、全球“灯塔工厂”6家。
在调研中我们发现,苏州在推动产业创新发展中探索了不少有代表性的创新个案。例如,苏州高新区通过引进国内各大院所建立分院、分所等方式,打造特色小镇,集聚创新资源和创新人才。这是工业化过程中“园区经验”的创新发展,是集聚创新资源非常好的方式。再如,张家港探索以民营产业园推动创新项目落地。国有产业园或孵化园资金充足,但是对市场敏感度不够,而且往往不愿意承担风险,而民营产业园则可以在创新落地过程中风险较大的环节发挥作用,在挑选项目落地方面具有更强的市场敏锐性,从而提高成功率。国有产业园和民营产业园协同促进创新落地,这是打造创新城市的一种新型组织模式。
二、目前苏州制造业现代化面临的问题
第一,行业规模和体量很大,但缺少龙头性企业和链主企业,特别是高端制造业方面。苏州只有17.9%的制造业企业拥有自主品牌,在长三角和珠三角重点城市中偏低。此外,苏州虽然拥有23家全国民营制造500强企业、26家全国民营500强企业,但真正具有整合产业链上下游的本地终端产品品牌,以及在供应链具有主导能力的本土链主型企业较少。
第二,外资依赖严重,容易受外部冲击。苏州制造业对外资依赖度较高,加工贸易占进出口的比重超过四成,加工贸易主导地位依然没有改变。全球产业链重构加速风险对苏州冲击很大。调研中,有企业认为目前加工贸易居多,抵御风险能力弱,五到十年内都有可能转移出去。
第三,创新投入仍有较大提高空间,创新资源集聚还不够。2022年苏州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接近4%,与深圳5.49%相比,差距还比较大。2023全球独角兽榜单显示,深圳有33 家企业入选,苏州10家。在创新资源集聚方面,相对于北上广深,苏州本土高校资源较少,本土创新人才和研发人才供应能力较弱。与此同时,苏州对高端人才吸引力不够。调研中不少企业反映,招引高端人才仍较为困难,为了子女教育很多高端人才宁愿接受低薪也要留在上海,因为上海中小学教育体系更健全、质量更高,私立学校发展更好,而且高考相对江苏难度也低一些。
三、促进制造业现代化的三点建议
第一,苏州没有赶上消费互联网,要积极发展工业互联网,更加重视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打造工业互联网全球第一城。产业互联网特别是工业互联网是数字经济的未来。苏州拥有制造业规模大、门类齐全的重大优势,发展工业互联网基础十分深厚。目前发展工业互联网思路主要是做产业智能化转型,重视人工智能产业化应用,但对上游人工智能产业本身重视程度不够。根据《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图鉴》数据,目前深圳有6万多家人工智能企业,苏州只有 1.6万家左右,位居全国第9位,人工智能企业增速位居全国第10位。要在人工智能产业上发力,特别是工业互联网相关的人工智能产业,重视打造完整产业链。
第二,契合创新型城市建设,提升政府治理和作用。传统制造业发展需要政府提供基础设施,包括铁路、公路、城建等,但面临周期长、资金需求大、人才需求高的创新发展,政府治理和作用亟需转型。应聚焦于吸引创新人才、积极对接资本市场、探索创新模式、集聚创新资源。要吸取深圳“腾笼换鸟”教训,坚持先立后破,在立和破之间保持一定的弹性。总体而言,苏州要加大研发投入,提高研发投入占GDP 比重,可考虑五年内从4%提高到5%一是瞄准国际化创新资源,招引国际创新人才,加入高端人才“抢人”大战,提高对硕士、博士和博士后来苏工作的无差异补贴力度,打造高端人才流入集聚态势。同时,花大力解决高端人才子女入学等后顾之忧。二是另辟蹊径,利用苏州本地宜居生态生活环境,加强引进退休高端人才,中国老龄化进程加速将为此提供大量的退休高端人才。
第三,积极引进和培育本土跨国链主型企业。这是苏州在全球产业链加速重构中赢得主动,提高产业链供应链韧性的关键举措。调研发现,恒力集团全产业发展覆盖受外部冲击较少,而昆山捷安特公司由于依赖日本生产的变速器而生产受限。要突出产业链招商,通过大企业、大平台落地形成产业链优势,同时积极培育大型工业互联网平台,打造本土链主。
(作者欧阳耀福系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苏州城市学院文正智库特邀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