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苏州市人民政府研究室《调研通报》总第456期刊登文正智库研究员陈来生、苏州城市学院教师杨坤的文章《关于打造十全河—织造府特色旅游街区的建议》,获省委常委、苏州市委书记刘小涛肯定性批示。
文章表示十全街是苏州古城最有代表性的特色街区之一,打造十全河—织造府特色旅游街区,是激活存量资产、促进古城文旅融合的重要抓手,也是十全街提升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将全文转载如下,以飨读者。
关于打造十全河—织造府特色旅游街区的建议
陈来生 杨坤
十全街是苏州古城最有代表性的特色街区之一,至今仍保留着“水陆平行、河街相邻、两路一河”江南水乡格局。打造十全河—织造府特色旅游街区,是激活存量资产、促进古城文旅融合的重要抓手,也是十全街提升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十全河两岸拥有多处特色文旅资源
十全河及其南岸的十全街、北岸的滚绣坊-带城桥下塘-吴衙场沿线,有着较好的水城风貌和众多的人文古迹,交通便利,设施完备,具有水陆联动进行文旅开发的良好基础,尤其是有着堪称苏州丝绸文化见证的织造府旧址,有利于用一条河道展现一方文化,用丝绸之乡诠释锦绣天堂,打造“水韵苏州”品牌,再现“东方水城”风采。
十全河作为具有两千多年历史的古城第三横河,沿河民居商铺至今仍保持着前街后河格局,展现着枕河人家的江南水乡风貌。河上几乎每百米就纵跨一桥,多数年代久远,其中乌鹊桥始于阖闾城建造之时,并与“牛郎织女”传说紧密相连;星造桥始建于明代,相传殒石落在附近,甚有意味。南岸,十全街与十全河“水陆平行、河街相邻”,原名“十泉街”,因旧传有古井十口而得名。十全街有网师园、沧浪亭等世界文化遗产,还有许多名人故居,历史积淀深厚。当下,又增添了咖啡、茶吧、文创、美食、玉器等时尚潮流业态,先后获评中国特色商业街和省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北岸,拥有滚绣坊、带城桥下塘、吴衙场等多处历史文化遗存,其中以织造府最为知名。苏州织造府位于带城桥下塘,南邻十全河,与十全街隔河相望。与江宁、杭州相比,苏州织造府是保留古迹最多、风貌保存最好的一处,拥有至今硕果仅存、保存最为完整的八字型古代衙署大门等。
二、打造十全河—织造府特色旅游街区的建议
(一)高水平设计,重塑苏州“丝绸之府”形象
作为中外闻名的丝绸之府,苏州还缺乏一个能集中展示苏州丝绸技艺和文化的特色街区。依托“江南三织造”中地位最高、风貌保存最好的苏州织造府,联动已初具工艺和丝绸服装特色文化氛围的十全街区域,规划建设具有苏州丝绸工艺特色的旅游街区,弘扬丝绸工艺特色,能很好弥补这一空白。重塑苏州织造府,要整体保护、局部恢复、整旧如旧、有效利用,不仅要考虑织造府本身的形态、色彩,还要考虑与周边环境有机协调。
(二)统筹水岸,打造诗画江南景观意象
“水岸同治”提升街区空间品质,不仅要景秀、屋美,还要水清、岸洁,陆路与水巷、河道与桥梁、临水人家与周边环境共同构成和谐优美的空间视觉形象。建议紧扣织造文化、丝绸之府文脉主线,推出苏州织造官府菜,恢复古御码头、古御道等,注重周边街巷河道、临水立面、驳岸河埠、滨河景观等文脉传承和风貌统一,增加和优化沿河两岸有文化特色的建筑、雕塑和灯光设计,更好展现江南水乡诗意景观。打开滨水空间,增强河道水系空间可达性,拆除十全河南侧个别遮挡视线的店面,使行人在十全街上即可看到河道北侧织造府及周边建筑和拟建旅游设施,并在河上增设石拱桥,既方便两岸沟通又增添“桥都”风采。对桥梁进行修复、复古和美化,结合驳岸、桥下空间等增加古城文化、织造文化等主题浮雕、小品。根据不同情况,绿化桥面栏杆,桥下空间设置浮雕壁画,展示历史名人与苏州故事,并对码头进行外观整治和空间功能延伸。
(三)水陆并重,打造水上旅游特色产品
对沿岸步道、景区、文化场馆、物业等陆上资源进行整合串联,加大相关业态合作与联动,推出“景点+游船+酒店”一站式旅游产品。优化交通组织,设立南林饭店码头、东吴饭店码头,真正形成水陆联动、融合发展的文化旅游新业态。以水为脉,把沿河景观有机串联起来,将旅游与历史文化、非遗工艺、餐饮休闲、游乐消费等元素进行融合,展现水苏州、古苏州的水陆新游线和新景观。
(四)加强水治理,保障水清岸洁旅游环境
水是水上旅游的生命线。虽然目前十全河整体水环境不错,但距景观水标准还有一定差距;此外,沿河较多排水口而且杂乱,污水滴漏,水面漂浮物较多,沿河垃圾和破损建筑污染河水等问题。为此要有效管护沿河排水口,建立排水口名录并持续监测,对市政雨污水管网进行养护,封堵名录外的排水口,对沿河餐饮业油烟、污水、垃圾、沿河堆放等进行有效管控。强化对河流和水利设施日常管护,严格管理临水化粪池、隔油池、沉淀池等,有效进行河岸养护、河道保洁和水质监测。优化对葑门闸站等闸站的调度,保障水质提升和水上旅游之需,确保河道水功能完好。
(作者陈来生系苏州城市学院文正智库研究员、苏州专家咨询团成员,杨坤系苏州城市学院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