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苏州市人民政府研究室《调研通报》2023年第27期刊登文正智库研究员陈来生的文章《关于做优做强古城区水上游的政策建议》。
该文章表示水上旅游是苏州旅游的优势领域和独特品牌,其中古城区水上游更是重要内容,并提出做优做强古城区水上游的六点政策建议。现将全文转载如下,以飨读者。
关于做优做强古城区水上游的政策建议
陈来生
苏州因水而兴,因水而名。作为中外闻名的江南水乡和“东方水城”,苏州“小桥、流水、人家”的独特景观在中国乃至全世界都独树一帜。水上旅游是苏州旅游的优势领域和独特品牌,其中古城区水上游更是重要内容,也是苏州的城市之窗和文化名片,值得做优做强。为此,笔者专门进行了实地调查研究。
一、当前苏州古城区水上游遇到的制约因素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大力开展环城河水上旅游整合、规范和优化,初步实现了环古城河水上旅游一体化、专业化、规模化运营。尤其是近年来以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为契机,推出各种“水主题”产品,升级水上游线,在环城河南段推出“水韵江南”夜游体验,提高水上旅游产品品质;开通水上巴士,搭建水上快速交通廊道,方便市民游客出行,游客人数和结构得到有效改善。但对照市委、市政府将环古城风貌保护工程“做优、做美、做强”要求,古城区水上游在“做优”和“做强”方面还有很大提升空间。根据相关规划,古城区水上游是一个以环城河为纽带,连接平江河、山塘河、上塘河、古运河、胥江、石湖、太湖等旅游河道的水上旅游体系,目标是把古城区水上游打造成“东方水城”著名品牌,使之成为苏州城市亮点、旅游热点和城市名片。但现状却是涉水资源整合不足、水陆互动不够、文化气息不浓、沿河景观有待提升。
一是环古城河风貌带活力不足。存在重绿化轻商旅现象,过分注重绿化景观,忽视由小桥流水、临水人家、商业设施共同构成的旅游和服务氛围,因而商旅设施不全、水陆互动不够、活动不多,沿河建筑景观质量不高,尤其缺乏“活着”的景观和“生活”的人群,以及临水人家的生动和相关配套的活力,缺少古城旅游应有的人文关怀和生动趣味。
二是重要节点开发存在堵点。葑门等节点仍是影响交通的瓶颈,交通组织滞后,沿线停车场和停车位严重不足,车辆难以在滨水区域找到合适地点停留,影响游客游憩。沿河景观缺乏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离打造城市旅游优势品牌尚有一定距离。
三是沿河水闸阻断游船环游线路。发展大运河水上旅游发展的一大阻遏就是溢流堰闸。例如,现在环古城河上已有阊门堰、娄门堰等两座溢流堰闸,有关部门拟在盘龙桥东再建造一座溢流堰闸。溢流堰闸具有实现“活水”自流、提升水质、防洪排涝以及蓝藻防治等功效,但对水上旅游也有较大影响。环古城河应该通达而非阻断。但由于阊门堰、娄门堰的阻遏,游船无法正常实现环古城游,以致所有航线几乎都集中在城西航道,既无法完整展现环城风貌,又因船舶掉头而增加拥堵。如再增设蟠龙堰等闸堰,更将影响和阻碍环古城河水上游。同样,望亭到平望的游线,苏州到杭州的航船,船舶进出古城都会遇到堰闸问题。
上述问题亟需按照“宏观上大气、微观上精细”理念,科学谋划环古城河乃至整个水上游功能定位、商旅开发、综合带动,精细打造水上游产品,并通过活动营销强化水上游活力和吸引力,发挥水上游应有效益。
二、做优做强古城区水上游的政策建议
1.强化资源整合和协调,建立长效管理机制。水上游运营主体不统一,产品存在竞争压力,难以互补。建议协调环古城河水上游、枫桥景区水上游、金鸡湖水上游、石湖水上游、山塘河水上游等经营主体,通过整合、并购等方式实现水上游一体化管理。对码头沿岸步道、景区、文化馆院、物业等陆上资源进行整合串联,将旅游与历史文化、非遗工艺、餐饮休闲、游乐消费等元素进行融合,真正形成水陆联动、融合发展的文化旅游新业态。
2.优化交通组织,注重水陆环游有机衔接。完善码头功能布局,优化调整环城河重要节点散客与团队集散码头,构建环古城东西南北水陆联动集散换乘中心。强化水陆功能联动,加大与环古城河酒店合作与整体联动,推出“景点+游船+酒店”的一站式旅游产品。
3.丰富观光游线产品,提升观赏性和参与性。抓住“水”字,展现水苏州、古苏州水陆新游线和新景观。整合优化旅游产品,把沿河景观有机串联起来,完善重要节点、重要景点和服务设施,营造水乡生活场景,让环古城河更加可观、可游。以红色革命、党建为主题,通过水上课堂、红色步道、革命纪念馆、政德教育基地、廉政教育基地,串联成水上红色游线。设计丰富多彩的临水建筑景观,部分重建景观河段水上人家传统风貌,注重恢复“米市”“布码头”“水弄堂”等水域风貌,在适当节点修建仿古建筑亭、台、阁、榭、古城墙、城门、桥梁等,适当建设水陆戏台、评弹茶室、传统手工艺作坊群等具有传统风格的沿河建筑景观,展现具有水乡特色的生活气息。
4.丰富日游与夜游产品,打造全天候水上游产业。要注重旅游要素开发和整合,注重日游和夜游互补和联动,激活水上旅游生命力和活力。推出水上市集、水上婚礼等娱乐性高、体验感强的水上旅游产品;在沿河开阔水面增加龙舟赛、划艇之类的水上体育活动;结合苏州原有风俗活动进行水上游活动开发,如元宵节举办水上灯会、在百花洲举办迎春活动等。同时策划开展高质量水上体育赛事,每年举办1-2届国际(内)水上运动赛事(如赛艇、桨板等),逐步将环古城河打造成水上市民休闲运动中心。同时,增加和优化环城河两岸具有文化特色的建筑、雕塑和灯光设计,扩大现有新市桥—觅渡桥河段“水韵江南”水上演艺路线影响力,积极筹备齐门—火车站“姑苏夜画”项目及白居易-留园-寒山寺-枫桥景区沿线夜间水上演艺,更好展现“小桥流水人家”意境。
5.提升商旅人气,打造环古城河姑苏繁华长卷。注重盘门景区与“吴门印象”等周边的联动和互补,在蟠龙桥与人民桥之间重建亭子桥联通苏纶场,同时兴建临河建筑,以廊屋相连,以供商旅休闲之用。以全国唯一的水陆城门盘门、国保单位瑞光塔、吴门桥等古运河沿岸世界文化遗产为载体,引入老字号和特色旅游商品,让游客近距离感受活态非遗历史和运河文化,打造“中国大运河最有魅力景观品牌”和最有苏州古城风味的文化购物休闲区。
6.统筹考虑水上堰闸建设和管理。统筹兼顾水利管理和水上游发展需要,创新管理手段,根据旅游市场需求和运营需要,对影响水上游通航溢流堰闸进行灵活调度,深入论证拟新建的蟠龙桥堰闸,争取实现堰闸开关自由,让环古城河水上游真正能够“贯通环游”。
(作者陈来生系苏州城市学院文正智库研究员、苏州专家咨询团成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