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建设“太湖文化数据库”的建议

发布者:杨坤发布时间:2024-04-23浏览次数:10

【编者按】苏州市社会科学院《智库专报》2024年第3期刊登文正智库研究员芮国强、刘正涛的文章《关于建设“太湖文化数据库”的建议》。并获得市委主要领导肯定性批示。该文章分析了建设太湖文化数据库的必要性,并提出建设太湖文化数据库的建议举措。


关于建设“太湖文化数据库”的建议

芮国强、刘正涛

太湖文化数据库建设要坚持整体规划、遵循标准、分步实施、技术优先、区域协同的原则,以展现文明、保护生态、赋能经济、造福人民为目标,充分运用各类先进数字技术对太湖文化进行数字化保存、整理、展示与传播,建设一个集可视化展示和应用功能于一体的太湖文化数据库平台,为太湖文化保护传承与发展、沿太湖生态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建议分两个阶段实施:从现在到2025年,完成太湖文化数据库的硬件设备、网络环境、软件系统等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太湖文化数据采集、整理、存储、管理、使用等标准体系,打造太湖文化数据共享服务平台,视情提供数据查询、检索、下载等服务;从2025年到2030年,实现太湖文化资源从内容供给、数字化加工整理到多终端的广泛传播,使太湖文化走出博物馆、图书馆等固定场馆,实现全景呈现、全民共享。

具体来说,有以下建议:

1.科学构建太湖文化数据库数据治理体系。要前瞻性地做好与中华文化数据库相贯通的基础工作,实现与同类系统的关联访问。同时,还要围绕文化资源数据生命周期建立数据质量和数据安全治理框架。一是建立元数据标准。遵循已经发布的中华文化数据库等相关标准,参照已有的文化数字化国际标准,积极参与国内、国际文化数字化标准研究制定工作,为太湖文化数据库建立适合各形态和类型的元数据标准。二是建立数据安全管理制度。依照国家有关数据安全的法律法规,在数据采集加工、交易分发、传输存储及数据治理等环节,建立全流程数据安全管理制度,运用区块链、数字加密等信息安全技术,实现数据的安全管理。三是加强数据全链条监管。强化太湖文化数据入库标准,构建完善的文化数据安全监管体系,做好数字内容的产权保护,实现数据库平台和消费场景的一体化监管,确保进入传播或消费渠道的内容可管可控。

2.深入开展太湖文化数据库基础平台建设。要全面系统地挖掘、整理、保存和展示太湖的各类历史文化资源数据,实现各类数据的语义链接,关联成为中华文化数据库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是建设沿太湖历史地理平台。以沿太湖地区的苏州、无锡、常州、湖州、嘉兴为主,辐射南京、杭州、上海等地区,追溯沿太湖地区地名演变时空过程,分析地名及行政区划的沿革关系,建立历史地名时空数据模型。同时,叠加不同时期的历史舆图、山水画、航拍照片、遥感影像等珍贵地图资源,形成沿太湖地区历史地理平台。二是建设太湖历史文化专题平台。以历史地名为基础、历史地图展示为主要手段、历史时空数据分析为研究方法,广泛收集太湖水利水治、军事战争、文学艺术、著名人物、各类古籍、经济活动等资料,分专题建立历史文化数据库,并匹配于历史地图上,形成图文并茂的太湖历史文化专题平台。三是建设太湖文化语义知识库。在太湖历史文化专题平台建设的基础上,运用知识图谱、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方法,建立平台数据之间的语义关联,构建沿太湖的地名、人物、遗址、军事、古籍、文学等方面的专题语义知识库,各语义知识库各自成库又相互关联,既能为研究提供基础数据保障,也为建立太湖文化大语言模型提供训练基础。

3.大力抓好太湖文化数据库重点应用项目。要将打造太湖文化数据库与建设沿太湖世界级生态文化旅游区等重点工作紧密结合,从提升太湖旅游的文化内涵、推动太湖文化资源数字化保护、促进太湖文创产业发展的角度,抓好太湖文化数据库重点应用项目建设。一是建设太湖文化大语言模型。以太湖文化数据库为基础建设太湖文化大语言模型,加大文化资源的供给,丰富旅游项目的文化内涵与品质,提供更多创新性、个性化的生态文化旅游产品,用大模型赋能太湖生态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二是实施太湖文化资源数字化工程。围绕反映太湖文化的史前文化遗址、农事水利遗址、古聚落等物质文化遗产,以及纺织丝绸类、曲艺戏剧类、传统建造技艺类、雕刻类等非物质文化遗产,运用数字孪生、VR/AR、人工智能、语音识别等先进技术,实施太湖文化数字化工程,有效推动太湖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发展。三是发展太湖数字文创产业项目。遴选扶持一批基于太湖文化的数字文创产业项目,发挥太湖文化数据库的资源与平台优势,协助企业大力做好数字文创产品的创作、生产、传播和销售,以点带面促进太湖数字文创产业做大做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