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2024年3月22日,《新华日报》刊登文正智库研究员郭仲希的文章《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实现高质量公共体育服务供给》。
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实现高质量公共体育服务供给
郭仲希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放在第一位,同时要合理利用,使其在提供公共文化服务、满足人民精神文化生活需求方面充分发挥作用。大运河浙江段,包括江南运河浙江段、浙东运河及其故道、复线等河道,全长683公里,流经杭州、宁波、嘉兴、湖州、绍兴等5市25个县(市、区)。它通江达海,北接长江经济带、南连海上丝绸之路,饱含吴风越韵的人文内涵,在中国大运河中占据重要地位。
顶层引领,分级分策开发水上运动项目
深入挖掘大运河体育产业资源,丰富赛事活动供给。一是充分发挥政策指导作用,为开发大运河体育产业资源构筑顶层框架。二是完善大运河水上运动赛事体系。积极鼓励地方政府、运动协会、俱乐部联盟等组织针对运动爱好者开发不同级别、不同类型的赛事活动。近三年间,大运河浙江段共举办省级以上群众体育比赛达37项之多。长三角水上运动节暨京杭大运河(杭州)运动·文旅嘉年华赛事期间,带动直播累计观看1670万人次,13家网络直播平台总计观看人次达1930万,极大地提升了赛事的品牌效应。京杭大运河水上对抗赛、中国龙舟公开赛总决赛(京杭大运河杭州站)成为金牌赛事。
加强运动设施建设,打造体育运动空间。一方面完善了大运河沿线水上运动基础设施网络。包括,加强水上运动基础设施的建设,做好水上运动基础设施规划与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水利规划和水功能区划的衔接。大运河亚运公园是浙江省首个集体育馆、公园、运动场和商业配套于一体的综合性城市体育公园,为城市居民提供了更多元、更贴近自然的运动和休闲选择。它不仅仅是一座城市绿肺,更是一座连接人与自然、促进健康生活方式的胜地。另一方面,积极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引导社会力量建设运营大运河运动船艇码头。结合水上运动特点和运动大众需求,以帆船、赛艇、皮划艇项目为引领,改造了一批国家级水上运动训练基地,开发大众服务市场,丰富基地服务供给。根据船艇码头建设需求,结合旅游、文化等行业的需要,建立了船艇码头分类分级建设标准体系。根据区域经济条件、招商引资程度、项目筹资难易等因素,实行“公共船艇码头(停靠点)”“配有一定量商业服务设施码头”“集旅游服务、运动娱乐、商业会展于一体综合型码头”的三级建设模式。
多元融合,激发文体旅康产业活力
“体康”元素待加强,高精企业较缺乏。大运河流域文体旅康融合发展过程中,融合发展保障还不足,往往体育条线和健康条线的部门参与不足,造成多元融合产业缺乏体育和健康产业支持,导致产业体系较为单薄,关联产业黏合度不高,融合业态不够鲜明,融合创新驱动不足等问题,从而降低了大运河多元产业融合的活力、生命力和创新力。同时,相关体育文化企业规模有限,缺乏具有上市公司规模的体育文化企业,尤其是独角兽体育企业严重不足,且经营方式的落后加上营销意识的淡薄,导致企业缺乏足够的市场反应能力和新型融合产品的锻造能力,无法充分满足前沿市场预期和体育升级消费需求。
赛事文化较乏力,复合人才显不足。大运河流域文体旅康产业融合过程中尚未发挥体育赛事的综合效应,缺乏融合型的体育赛事。同时,传统、民俗体育文化活动传承保护情况不容乐观,不利于大运河体育文化名片的形成。在大运河遗产文化体系中,体育和文化结合度还不高,“体育文化+旅游项目”的组合尚处于零散状态,且尚未建立数字化和“互联网+”的常态化体育文化传播模式,制约了流量经济、融合平台、体育IP的锻造。运河文化体系中体育话语权不足,多部门联动过程中体育部门参与严重不足,缺乏与文化、旅游、环保、财政等部门协同配合。
优化供给,多维营造全民共享新空间
加强资源转化,促进大运河浙江段文化遗产和体康融合发展。大运河沿线资源富集,文化遗产形态多样、价值深厚,为文化和体康融合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在有效保护各类文化遗产资源的基础上,推进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化利用,促进其与康养融合发展。结合沿线实际,推进大遗址保护利用,发展研学旅行、体育旅游等,建设集传承、体验、旅游等功能于一体的非遗传承体验设施,推动大运河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与体育、旅游、康养相结合,让大运河文化活起来。
加强服务提升,推进文化和公共体育服务共建共享。服务融合是大运河文化和体育融合发展的重要抓手和有力保障。统筹推进大运河沿线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务提质升级,完善体育服务设施,提高体育服务水平,营造全民共享的文化和体育新空间。加强新型体育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沿线县级公共体育设施功能。提升大运河沿线公共体育服务数字化水平,举办全民健身品牌赛事活动,提升全民健身品牌赛事能级,加强体育社会组织建设,推广大运河沿线基层体育委员工作制度,优选社会体育指导员、体育社会组织骨干、体育教师、健康生活指导员等组织能力、群众基础较好的人员担任基层体育委员,协助做好体育场地设施建设,组织全民健身赛事活动、开展科学健身指导,有效提升基层体育治理水平,完善体育公共服务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