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苏州市社会科学院《决策咨询专报》2024年第26期刊登文正智库研究员高宏赋、黄涧秋的文章《关于苏州加快建设高等教育强市的建议》。该文章分析了苏州高等教育发展现状及不足,并提出苏州加快建设高等教育强市的政策建议。
关于苏州加快建设高等教育强市的建议高质量发展
高宏赋、黄涧秋
当前,全国部分城市正在谋划部署高等教育强市建设。重庆市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高等教育是形成新质生产力的关键推动力,要以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激活现代化新重庆发展新动能。宁波市委于2024年5月召开高等教育强市建设暨全市高校高质量发展推进会,提出要牢固树立“高教兴则城市兴,高教强则城市强”的理念,把高等教育强市作为各项事业发展的重要先手棋来抓。苏州加快建设高等教育强市,需要高校和政府、企业有效协同,进一步把握国家政策动向和高校布局趋势,加强学科建设,推进科研创新,全面提升高校办学层次、人才培养质量和社会服务能力。
1. 建立高校发展联盟,加快推进高校间的有组织科研
近十几年来,深圳通过自主兴办与合作办学“两条腿走路”的模式,加快建设国际化开放式创新型高等教育体系,不断壮大自己的大学队伍。目前,在苏州的市外高校(包括 C9 高校在苏州的研究院)之间缺乏有效合作,与苏州本土高校之间缺少资源共享的渠道,难以发挥以强带弱、优势互补作用,无法形成发展合力。建议市政府组织建立在苏州高校(含市外高校的校区、研究院)发展联盟,建立健全联席会议等相关制度,设立秘书处等常设机构,搭建起在苏州高校合作发展的桥梁。紧密结合苏州战 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方向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重大需求,组织建立跨高校(研究院)的合作科研平台,有效开展有组织的科研,推动各高校真正实现科教资源共享、仪器设备开放、人才共引共用、团队融合共建、教师有序流动、学校抱团发展,切实改变目前在苏州高校(研究院)科研单打独斗、各自为战的局面,为苏州现代化建设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
2. 提升苏州高校办学层次,扩大研究生招生数量
为弥补苏州本科高校相对较少、研究生数量不足的短板,需要尽快提升现有高校的办学层次,扩大研究生招生数量,打造全链条“本硕博贯通”一体化培养体系,完善选拔、培养、评价等环节支持政策。一是政校企多元合作,积极发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支持以苏州市职业大学为基础整合相关资源设立苏州职业技术大学,成为公办本科层次职业学校;二是支持苏州大学尽快成为学位授权自主审核单位,根据苏州发展需求扩大博士招生数量、调整博士招生专业;支持苏州科技大学成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视条件招收博士研究生;三是加大力度推动苏州城市学院2026年申报硕士学位授予单位,瞄准江苏省一流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目标而奋进。根据今年3月省教育厅发布的《江苏省新增博士硕士学位授权审核推荐名单和排序情况公示》,省内6所市属公办本 科高校仅剩苏州城市学院和无锡学院需要发力冲击下一轮硕士学位授予单位申报。
3. 响应国家战略发展需求,布局建设新型研究型大学
教育部《关于“十四五”时期高等学校设置工作的意见》提出:“对于涉及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和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高校,在深入论证后,可予以特殊考虑。”在教育部不鼓励、不支持高校跨省开展异地办学的背景下,要积极响应国家支持布局建设新型高水平理工科大学的政策机遇,努力争取在苏州布局建设2-3所新型高水平研究型大学。一是尽快建成中国中医科学院大学,完成教育部审批和招生;二是学习借鉴西湖大学、深圳理工大学、宁波东方理工大学、福耀科技大学的新型建校模式,充分发挥苏 州产业聚集、地理位置优越、苏州籍院士多、民营企业发达等优势,积极筹集社会资金,争取江苏省政府和教育部支持,在苏州布局建设一所新型高水平理工科大学(可暂名华东科技大学或太湖大学);三是整合资源和力量,有效利用世界一流教育资源和 创新要素,积极引进国外高水平大学或“港三新二”大学来苏州开展合作办学。可以新加坡国立大学苏州研究院为基础,筹建新加坡国立大学苏州校区。
4. 加大对市属高校的支持,构建市县校企融合发展共同体
苏州 6 所市属高校的综合实力和办学层次亟需提高,需要市政府从政策、机制、资金等方面加大支持。一是保障苏州城市学院顺利通过 2026 年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目前,学校的占地面积、建筑面积、教学科研设备、师资队伍等基本指标还远远达不到合格标准,与同期转设的无锡学院、嘉兴南湖学院也有较大差距(无锡学院已有校区面积1100余亩,目前正在启动1000亩新校区建设)。建议市政府在土地划拨、校舍建设、人才引进 等方面积极给予大力支持和保障,推动学校顺利通过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并协调省教育厅及省政府相关部门,实现省市共建学校;二是构建市县校企融合发展共同体。由市政府牵头,组建相关部门、市属高校、属地政府、企业等共同参加的融合发展共同体,强化多元办学、产教融合机制,适当扩大高校办学和发展的自主权,推进“政产学研金服用”深度融合,促进市属高校一体化发展,提升学校整体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三是将市属高校毕业生留苏州就业情况作为考核学校和属地县市区政府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指标,全面促进毕业生在苏州就业。
5. 争取省教育厅支持,提前论证规划“十五五”高校设置
高校设置、更名、升本等均需先列入江苏省高校设置“十五五”规划才有可能实现。今年是江苏省教育强省建设规划纲要的编制年,明年是省高校设置“十五五”规划的编制年。建议市政府组织相关部门、高校和专家提前开展调查论证,提前规划苏州 “十五五”期间高校设置事宜。积极争取省教育厅支持,使苏州 的高校设置计划能够列入江苏省高校设置“十五五”规划,力争 “十五五”期间布局建设2-3所新型高水平大学,持续推进高职院校“双高计划”建设,推动更多职业院校进入第二轮国家“双高计划”。江苏省正在加快建设统筹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协同创新先锋区和教育、科技、人才一体统筹发展实验区,对此,我市也应积极争取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