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一步放大演出经济拉动效应的建议

发布者:杨坤发布时间:2024-03-11浏览次数:10

【编者按】苏州市社会科学院《调研通报》2024年第7期刊登文正智库研究员陈来生的文章《苏州商业综合体亟待控增量去存量、调结构谋发展》。并获得市委主要领导肯定性批示。该文章分析了苏州商业综合体发展历程及存在问题,并提出促进苏州商业综合体“控增、调存、提效”的政策建议。


苏州商业综合体亟待控增量去存量、 调结构谋发展

陈来生

苏州不缺商业,缺的是那种富有个性、适应时代需求、具有广阔市场的优质商业。要加强规划引领,控增量、去存量,优业态、提效益,优化消费环境,培育特色消费。 

1.强化论证,严控增量。针对大型商业网点盲目建设、业态重复、恶性竞争、闲置浪费等问题,要建立商业网点信息平台和监测预警制度,引入听证等公众参与机制,严把规划审批关,严控新增项目。同时,建立健全跟踪与评估机制,及时了解商贸发 展新动态、新导向,提升相关决策科学性和可行性,正确引导、科学分流消费能力,加速商品和服务消费潜力释放。例如,以前一个购物中心的黄金业态比例是零售、餐饮、娱乐 6:2:2,而现阶段各大商场都是吃东西的人多、买东西的人少,于是这个黄金比例就演变成 4:3:3 甚至 3:5:2。各大商业综合体都在做小面积特色餐饮+下午茶+甜品+少许高端餐饮,有些甚至把公共面积都用于甜点小吃。 

2.加大创新,寻求突破。随着实体商业竞争的加剧,商业进入“无创新不商业”时代。2023年,以餐饮、娱乐等为主导的消费需求、消费群体和消费方式发生了变化。在城市更新的大背景下,以消费者为核心、更富有创新性、更能带给消费者独特体验感的“非标商业”正日益强盛。从中长期看,购物中心还处在一个新技术与新消费理念引领,持续迭代升级过程,零售商业的智慧运营与综合服务水平也将不断提升,“新”元素将是引流客群的关键。一是推动传统和新型消费创新融合,注重实体消费中的 “融合消费”,譬如消费与文化艺术、与体育赛事的结合,都可以营造出截然不同的消费场景,伴生新的消费需求。二是打破传统购物空间界限,在空间与商业形态上进行延伸。例如,把市集、露营搬到购物中心,营造各有特色的体验式环境,盘活存量,增加服务附加值。三是顺应消费市场对于“大健康”行业日益青睐 的趋势,并带热“冷区”,提升抗风险能力。 

3.项目带动,提升效益。好的项目能够用足并带旺一个商业综合体。疫情后的消费趋势,客流向核心地段集中,优质商业增量对客流带动作用愈发明显;重奢商业客流增长趋于理性,非重奢商业更强调运营能力与品牌号召力,行业竞争加剧。因此,首要任务是突破同质化竞争,强化项目管理,设臵开发商和运营商入驻、项目规划准入门槛,提高专业特色集聚要求,形成产业集聚带动效应。鼓励个性化发展,增强核心竞争力,注重用科学的定位、精细的业态、精准的经营来拓展增值空间,引导综合体内品牌专卖店通过创意改造,转型升级为各类高端定制业态。不能一味依靠某单一主力店或品牌引流,还要引入艺术展演、跨界IP、明星首秀、商品首发等新鲜元素,催生新项目。关注“年轻人”悦己、社交、寻求共鸣的生活方式和情绪价值需求,让原创IP和潮流文化带来的宠物经济、悦己经济、亲子互动、围炉煮茶、疗愈等潮流业态持续成为购物中心的重要业态。 

4.联动银发产业,盘活闲置综合体。银发经济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现在闲置的商业中心为发展银发经济提供了场地。大力发展适老产业的新模式新业态,鼓励设立专柜和体验店,满足老年人差异化、个性化需求。要推进养老服务“康养+”融合发展模式。积极推进养老行业与其他行业相融合的“养老+”新型模式,将具备条件的闲置物业转化成养老资源,促进多方共建特色养老产业园、综合体等,不断丰富养老产品和服务供给。探索并创新“居住+康养+物业”养老服务模式,结合老年人多层次多样化需求,建立健全长期护理型保障制度,依托内部超市、娱乐健身、医疗卫生、康复护理、生活照料等服务,在医养融合基础上,引导闲置商业综合体向养老服务转型,增加体验型、服务型业态,实现商旅文康养融合发展。充分利用闲臵商业房产资源,优化老龄社交聚集空间设置方案,满足银发族人文提升和社交场景化需求。